蠶花會、立夏祭祖、送春迎夏、燒烏米飯、稱重、鬥蛋、跑山……56日,立夏,杭州市在半山國家森林公園舉行2023第十二届半山立夏節。

  2016年,半山立夏習俗作為「二十四節氣」重要組成部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杭州人一起熱熱鬧鬧過半山立夏節,也已經邁入第十二個年頭。

  為了讓傳統民俗更適應當代生活習慣,杭州半山在堅持立夏民俗「祈福健康」的寓意之下,主動擁抱年輕人,進行大膽創新,與本地百年老字型大小知味觀推出聯名款「烏米飯」,立夏節少不了的就是烏米飯,夏天還可以避免中暑和蚊蟲叮咬,保佑一夏平安。 半山烏米飯是由一種叫南燭葉的植物擠出的汁混合糯米製成的,有了聯名款「烏米飯」,這樣不管多遠的小夥伴都可以嘗到香糯可口的烏米飯啦。 簡單的一碗烏米飯,飽含古代先民的生存智慧與美好的希冀,野炊也是常見的一種立夏習俗,立夏節當日在室外搭鍋燒煮蠶豆飯,古老的習俗,依舊在半山的土地上鮮活存在著。

  大運河非遺花傘集市也是小朋友大朋友最歡迎的,裡面分為展銷區和互動體驗區,展銷區有灶畫、草鞋、木版民俗畫、王星記……等傳統非遺項目,當然還有小朋友比較喜歡的互動體驗區有鬥蛋、秤人、立夏嘗鮮、七家茶,最有趣的就是省級非遺半山泥猫,這小小的泥猫也有著頗為不凡的身世, 它是清代蠶農的鎮鼠之寶視為蠶花的守護神,也是獨一無二的「雙面」泥猫,兩面神情各异,一喜一嗔,老鼠見到這神猫不怒自威的模樣也要嚇得跳三跳,就成為了吉祥之物,也是活躍在人們生活中的「守護猫」,我們也將非遺文化世代相傳,傳承至今。

  原創譜寫並聯動國內知名傳統文化傳播實踐者、網路紅人小一姐姐在全網推出手勢舞版《半山立夏謠》,還通過木版浮水印「浮水印立夏」、立夏非遺服飾秀、《文物說立夏》等管道展現立夏的人文內涵,同時進一步發揚「稱人」習俗、發放體重卡,以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並參與立夏活動。 跑山民俗更與亞運「手牽手」,通過線下跑山、線上打卡的數位化管道,為亞運助力。

  時尚、潮流的管道吸引了眾多年輕人參與。 25歲的靚女小韓穿過半個都市參加活動,她說:「以前只知道這些民俗,從來沒有體驗過,來到現場,才感受到這些傳統民俗這麼有趣。」不止年輕人參與,來自德國、美國、印度的國際友人也參與其中。

同時,杭州拱墅區還以二十四節氣的天文測量儀器日晷為創意,設計建造了半山了立夏非遺廣場,並在周邊種上烏米葉,放上複刻版「半山泥猫」雕塑,為半山立夏節打造一個特色鮮明的物理空間,同時對周邊環境進行了提升改造,這也是拱墅區本年度「微改精提」的重要項目。

       近年來,非遺不斷通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融入現代生活,讓更多人重拾傳統文化的自信,凝聚民族精神。 「我們希望借助時尚、潮流的管道,讓半山立夏這一傳統民俗與當代生活更好相融,推動傳統文化的傳承傳播。」杭州市拱墅區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在廣場上舉辦更多傳統民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