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節儉,絕少浪費,越是富商巨甲,越是節檢有度,在外吃完飯剩下的一定會打包帶走。
《莊子·則陽》:「故或不言而飲人以和。」朱柏廬的《治家格言》:「器具質(樸素)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羞。」
飲和是指吃的舒服自在,食得是珍惜食物,檢節之意。這裡的「飲」字讀「蔭」。
香港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都會,節檢是香港一道美麗的風景,是香港人身上的美德。
這也令我想起國內朋友的盛情,每次回去老鄭、老趙、老王、老楊、老李都會叫上滿滿的一桌菜,怎麼可能吃的消。有一年,我回去參加一個婚禮,著實地嚇煞了我。一條半米長的塌瑪魚上桌的時候,人已經走光了。細問之下,一條魚1500元,100桌15萬元。
香港人是很節儉的,李嘉誠Casio手錶帶了幾十年、邵逸夫襯衣穿爛了剪下鈕扣留著再用、呂志和把香皀頭兒貼在新皀上繼續用⋯⋯
生活在香港會很舒服,不會因為不舖張浪費而沒有面子;舖張浪費人們反而覺得你很「囤」,丟了面子,香港可愛就源自這良好的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