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大學的司機小哥到機場接我,我們一路上談起香港的話題,他對香港的好持有懷疑,他說:我表妹嫁到香港,他們一家四口擠在一個三十平米的公屋單位,都不知道她為何喜歡香港,都不明白為何不回來。你看,我們家家住的房子都超過一百平米,云云。

我反問他:你沒問問她為甚麼情願擠在30平米,都不願意回來住100平米嗎?

他一下子陷入沉思⋯⋯

在香港生活過就會深深的愛上它的好,哪怕是到國外讀書深造,都會戀戀不捨;就是真的移民走了,也會念念不忘,遲早也會回來。我有一位好朋友的女兒去了美國讀書,她跟媽媽說:我老了一定會回來,香港多好。

今天有兩則新聞,一則是「港府將向私家醫生免費提供兩款新冠口服藥帕克斯洛維德(Paxlovid)及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醫生不可就藥物收費」;另一則新聞來自內地財聯社「辉瑞新冠特效药Paxlovid网售放开,凭核酸或抗原结果购买每盒2980人民币」。前者是「濟藥」、後者是「難財」。

香港是完完全全的資本主義社會,政府在海外採購輝瑞的特效藥,免費交給私人診所,市民持陽性證明,免費取藥。

說到此,還有甚麼好說的呢?

香港的房子雖小,卻可以享受著最溫暖的人文關懷。

省略三千字。

還能說甚麼?還能寫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