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在愛茵河畔,若大的跳騷市場有兩公里長,賣的東西包羅萬象,很多都是生活中的瑣碎物件,小到鋼筆、墨水瓶、紅酒杯、鐘錶,盆盆罐罐⋯⋯大到鋼琴、家俱,人們把家中沒用的東西拿出來賣掉或是交換。我在疑問:「他們不怕沒面子嗎?」現在才知道,其實,這是良好的社會風氣,物品循環再用,珍惜地球資源。

下午,約了港漂圈傳媒總編輯馮教授見面,盛讚他們的「二手」欄目實用,給港漂的孩子們培養良好的節約意識,善用地球資源。

香港人就是如此,誰家有沒用的東西都會拿出來分享。

冰箱,你要嗎?

洗衣機,你要嗎?

沙發,你要嗎?

餐桌,你要嗎?

這樣的話語,在同事間、朋友間經常聽到,要的人不會覺得沒有面子,令物品可以物盡其用。

記得88年剛剛來香港,大表哥繁聲送了一大袋衣服給我。那一刻,我脆弱的心靈受創。心想:我怎麼會穿你的舊衣服!斗轉星移,我也被香港的務實文化所改變,每次擲衣服的時候都會想起大表哥。總會說:送給誰誰吧。

在很多大型屋苑,會有救世軍的衣服回收箱,人們可以把不穿的衣服放進去,慈善機構洗干凈後送給有需要的人,或是放在救世軍的商店賣掉,款項再用來做慈善。

 

生活在香港,務實者眾,務虛者寡,希望這種精神延續下去。不過,想強調一點,香港的社會可以改變人,無論你來自五湖四海,都會成為香港人,擁有香港優良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