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緣與許曉霏相處便會發現,她就是來人間煙火中歷煉的修行者。她擁有佛的智慧,懂得對佛法清規的守持。她樂善好施、助人為樂、待人真誠、謙卑為懷、舉止優雅、談吐有度。我問她:「你是歸皈佛弟子嗎?」她微笑著說:「我還沒修好,我在努力。」她節儉自己,卻資助貧困地區的學生讀書、幫助孩子們走出大山改變命運。

筆者聽著她的故事,在構思著這專訪從哪兒落筆,幾番思量後還是決定寫她的保險事業。

許曉霏從事保險行業七年,連續五年做到MDRT(百萬圓桌會員),有一年就差那麼一點點便摘下COT(百萬圓桌會超級會員)榮譽,驕人業績稱得上是保險業中的英雌翹楚。

萬惡的疫情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香港與內地原本是一水之隔,往來自如,融為一體。可是,過去兩年多的時間,自由行來港受到限制,香港保險行業被殃及池魚。許曉霏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北上大灣區,一邊進修MBA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一邊開啟了大灣區的保險業務。

我問許曉霏是怎麽樣的動力,令你進軍大灣區?

她淡淡地說:「窮責變,變則通。」這不是古代先賢的智慧嗎?窮,窮盡也;變,變通矣。當一個事物發展到了一定階段、走到盡頭,一定有另一個新事物誕生,正謂柳暗花明。當年,我從南京來到香港便是一例,人生一定要在逆境中前行,從黑暗走向光明。人應該有老子的精神、水之性格,君子居下,遇阻則繞,砥礪前行。雖然,今天香港保險業受到影嚮。但是,我深信隨著大灣區的融合,香港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前幾天,聽李小加先生(前港交所總裁)演講,他認為,當今的香港應該扮演三種角色,第一、幫助內地居民實現全球資產配置;二:幫助中外投資者離岸管理在岸投資風險;三:逐步幫助中國實現商品和貨幣的國際定價。他所說的第一項,就是我們從事的保險行業。許婷續稱:香港保險行業「躺贏」的時代已經過去,客戶對金融的認知越來越專業。所以,我走去進修,學習企業管理、財務管理、金融管理等知識,為客戶提供更加專業的意見及服務。

我進軍大灣區是跟隨時代的步伐,港、澳、粵地區有八千萬人口,GDP高達12.63萬億人民幣。過去四十年,珠江三角洲經歷了改革開放,經濟高速發展,國民的生活指數越來越高,健康保障受到人們的重視。內地自由行只聞樓梯響,不見人蹤影。所以,我不能在等待中讓青春逝去,抓住時代機遇跨進大灣區開創一番事業。

問許曉霏未來幾個月有甚麼規劃?她堅定地說:我會在讀書之餘,走遍大江南北,把保險、保障、資產配置概念灌輸到與我有緣的人,讓她們有多一個選擇,美元配置之餘,可以選擇人民幣規劃,雙管其下,做到資金平衡增值。

筆者與許曉霏結緣一數三年有餘,漸漸發現她身上帶著中國思想最高的品德——真善美。真,真實,真誠;善,佛家說慈悲,積善,不問回報;美,對藝術的追求、對美的認知。許曉霏,歌唱的好;泳游的好;詩寫的更好。我一點也不誇張地說,她的詩與席慕容的一樣美,令人彷彿看到了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