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由資深媒體人、華僑大學兼職教授、金融達人、卓越巔峰領袖王運豐博士撰寫
我們從經濟學的角度談論美元,一定要客觀,一定要剔除主觀的愛國主義情懷。否則,就會誤判了美元的價值。當然,任何的經濟分析、經濟預測,都是基於當下的數據基礎上,就如經濟學家所說:「任何的經濟政策,沒有對與錯,只有好與壞,都是因應當下而言的,在未來看今天可能是錯的,但此刻最好。」
貨幣的價值,就是國力的體現
美國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2019年國內生產總值GDP達21.44萬億,全球排名第一,按產業分佈農業佔0.9%;產業佔18.9%;服務業佔80.2%。全球五十億人口都在使用的電腦系統,如Windows,iOS,Adobe軟件,都在此列,再有就是金融服務。
我們從全球人口比例及GDP來看,美國人口佔全球的4.24%;佔全球GDP的24.8%;中國人口佔全球的17.99%,佔全球GDP的16.58%。溫家寶曾經說:「在中國,任何一個大成就除以14億,就是一個小成就;任何一個小問題,乘以14億,就是一個大問題。」所以,兩國的經濟差異立現。
美國也是世界第一大石油生產國和第一大天然氣生產國。
美國的通貨膨脹率只有2% (2018年數據),美國一加侖汽油價格是2.18美元,折成港幣是17元,而一加侖等於3.785公升,4.49港元一公升。美國的物價相對於國內而言廉價很多,如果,以國人的平均收入與消費指數來計算,美國一定低過國內的消費水平。
美國的經濟霸主地位
自1894年美國登頂世界第一大經濟體至今,它佔據這一位置已經足足有126年了,在這一百多年裡,美國一共遭遇了三個挑戰者,分別是蘇聯、日本和中國,它們都達到了怎樣的高度?誰距離美國最近?讓我們用數據進行對比一下吧!
一、1975年蘇聯GDP(6,859)達美國(16,889)的40.6%
二、1995年日本GDP(53,340)達美國(76,640)的69.6%
三、2019年中國GDP(140,000)達美國的(210,000萬)66.6%
蘇聯與日本在經歷了戰後的經濟飛速發展後,先後被美國的霸權經濟擊倒,前者敗在經濟結構,它的GDP結構中,太依賴於重工業,少了出口與服務;後者接受了蘇聯的教訓,增加了出口與服務,卻過分地依賴出口,結果被「老大」擊倒,至今仍走不出經濟低谷。
中國经历了改革開放,經濟飛速發展,總經濟體量佔全球第二位,號稱是全球的工業中心。但是,全球的工業技術核心掌握在美國手中。如:芯片製造業、醫療器材、航空製造等等。
過去數年,中美貿易戰中,美國的霸權經濟顯露無遺。中美協議中規定中國需要在未來兩年進行巨量的採購,該協議的核心內容是中國承諾在2017年進口1860億美元美國商品和服務規模的基礎上,在2020年至2021年,中國增加美國進口2000億美元,其中包括:增購540億美元的能源產品、780億美元的製造產品、320億美元的農產品和380億美元的服務。從經濟學角度來看,這是一份不平等條約,這是國力較量下的產物。
美元是全球結算貨幣
貨幣是降低交易成本的一項制度安排,和其他制度一樣,它是全球貿易中最重要的一環。從這一功能來看,美元、歐元、英鎊、日元、人民幣等構成了世界的主要結算貨幣體系。根據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的最新數據,2020年3月,美元在國際結算體系中佔比44.10%,歐元則為30.84%,人民幣為1.85%。在國際貿易中的結算佔比,美元佔85.83%,歐元為6.54%,人民幣佔比2.40%。根據IMF的最新數據,截至2019年第四季度,美元資產在各國的外匯儲備中佔比高達60.89%,歐元資產佔比20.54%,雖然人民幣當前在SDR(特別提款權)中的構成比例居世界第三位,但在各國匯報的儲備資產中僅佔比1.96%,位於日元、英鎊之后。
從貨幣的外匯交易量來看,美元、歐元、日元、英鎊、澳元、加元、瑞士法郎、人民幣是全球外匯市場的主要交易貨幣。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的最新數據,美元外匯交易佔比88%,歐元佔比32%,日元佔比為17%,英鎊為13%,人民幣佔比為4%,同樣保持了相對穩定的格局。
在時間維度上,國際貨幣體系的三個方面(國際結算、資產儲備與外匯交易)都保持了高度的穩定性。雖然美國經濟和貿易在全球的份額不斷降低,但美元的主導地位卻顯得不可動搖。美元具有「主權貨幣」和「超主權貨幣」兩重性,在可預見的將來,沒有任何一種其他主權貨幣可以做到這一點。
所以,在可見的未來,美元具有高度的穩定性,是國內企業家資產配置不可輕視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