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是廣東人,你一定不明白這「使1蚊賺1分」是甚麼意思。這話的意思是「花一塊錢賺一分錢」,「使」是花錢的意思;「一蚊」就是一元的意思。內地與香港除了文字有盲區、語言誤區尤甚、文化差異更甚。

在香港,學校都是兩文三語,兩文是中文、英文;三語是普通話、廣東話、英語。甚至有很多小朋友受家庭的背景,或是喜歡日,韓文化,通曉韓語、日語。多文多語造就了香港的國際化地位。俗語云,技多不壓身。

一種語言,一種文字,就是一個世界;多文字、多語言,就等於打開了另一扇門,認識了另外一個世界。我當年在「網上行」的時候,幾位同事從牛津、劍橋回來,通曉法語、拉丁語、希伯來語,令人羨慕。前幾天,有全國政協委員動議不要學生學習英語,實在是可笑之極。

不懂英語,你到國外怎麼溝通?

不懂英語,你看得懂國外的資訊嗎?

不懂英語,情報在你鼻子底下,你都不知道。

不懂英語,世界發生甚麼,你知道嗎?

在當今世界,不懂英語與睜眼瞎無異。

我相信「使1蚊賺一分」已經绊倒一堆人,如果不懂英語,真就別走出國門了。

多掌握一種語言,就等於打開了另一個世界的窗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