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素貼》是北宋書法家米芾的代表作,寫於哲宗元𧙗三年(1088年),以行書寫成,書法高度光照後世,現今收藏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蜀素是仁宗慶曆四年(1044年)在四川東方所織造的名貴絹,卷上的烏絲欄也是織造出來,專供書寫之用。湖洲郡守林希寶在家中存放了二十餘年,直至神宗熙寧元年(1068年)才裝裱成卷。由於此絹甚是珍貴,故此,當時許多書法家都覺得自己造詣不夠好,不敢寫上去,只是寫些少許字。直至,此卷遇上米芾,他那不偶於俗的性格,不與眾賢相讓,拿起筆揚揚灑灑地寫下這千古名貼。

蜀素貼背後也顯示出古代文人虛懷若谷的人格特質,在整整四十年期間裡,書法家們都互相謙讓,等著米芾出現。

今天,看看中國當代書法家劉中方老師的楷書《心經》墨寶,一字見心,心正筆正,筆酣墨飽,正若初寫黃庭,巧到好處。

劉中方老師書寫的《心經》手卷,在卷尾寫跋:我抄寫心經已逾三載每於閑暇之時現對心經有一種難以言表的情懷 每一次抄寫都是對內心的一次洗禮心裡總是裝著美好的祝愿 如沐春風為時心靜如水漸漸感悟心路悠悠小楷的書寫水平也日漸提高逐步入佳境心經蘊含著一個人的精神世界和世間的人因緣際會是來靜化我這顆俗世之心。落款:時在庚子之秋月於京華劉中方拔記。

劉老師自幼習書,初學唐楷,後習唐宋諸家,師法故人,五十年孜孜不倦,厚積薄發,修成了自己鮮明的風格。

我與劉中方老師相識,就是被他揮灑強勁的書法所吸引,被他謙躬親和,潤物無聲的性格所傾倒。

劉老師在手卷的前端留了白,這就是蜀素貼中古人謙讓的作法一樣。這將是一部傳世佳作,誰來寫這「題」呢?